智能检测 + 机器人联动:轮胎质量管控的无人化闭环体系构建

智能检测 + 机器人联动:轮胎质量管控的无人化闭环体系构建
传统轮胎质检依赖人工目测与抽样检测,存在效率低、漏检率高、数据断层等痛点。而智能检测与机器人联动的无人化闭环体系,通过 “全量检测 – 自动分拣 – 数据追溯 – 工艺优化” 的全链路自动化,重新定义了轮胎质量管控模式。
该体系的核心在于三层技术架构的协同。感知层通过多维度智能检测设备构建 “无死角” 监测网:高分辨率工业相机(每秒拍摄 300 帧)配合 AI 视觉算法,可识别 0.1mm 级表面划痕、气泡;X 光探伤系统穿透胎体,自动标记内部帘线错位、缺胶等缺陷;激光轮廓仪则实时测量胎面宽度、花纹深度,精度达 ±0.05mm。三类数据融合后,AI 模型的缺陷识别准确率超 99.2%,远超人工的 85%。
执行层由机器人集群实现检测后的自动化处理。当系统判定不合格品时,6 轴协作机器人(重复定位精度 ±0.02mm)立即启动分拣程序,通过真空吸盘将不良品移至隔离区,并自动贴附含缺陷信息的 RFID 标签;对于需返工的轻微瑕疵品,专用机器人搭载打磨工具完成表面修整,再送回复检环节。全程无需人工介入,单条轮胎的检测 – 分拣耗时从 15 秒压缩至 3 秒。
决策层则通过 MES 系统形成质量闭环。检测数据实时上传至云端数据库,系统自动关联生产批次、设备参数、原料信息,生成质量追溯报告。当某类缺陷频发时,数据中台触发工艺优化指令:例如发现胎侧气泡增多,自动向硫化机控制系统推送温度参数调整建议,机器人同步校准成型工序的贴合压力,从源头降低缺陷率。
实践表明,该体系可使轮胎不良品率下降 72%,漏检率降至 0.3% 以下,年减少质量损失超 800 万元。同时,全流程数据沉淀形成的质量知识库,让新产品质检标准制定周期缩短 50%。这种 “检测 – 执行 – 优化” 的无人化闭环,不仅实现了质量管控的降本增效,更推动轮胎制造从 “事后把关” 转向 “事前预防” 的智能化跃升。

原创文章,作者:网站编辑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evcn.xin/1323.html

(0)
网站编辑的头像网站编辑
上一篇 4天前
下一篇 3天前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