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秋国庆双节同庆,如何给孩子讲好 “中国节日故事”?
给孩子讲双节故事,不用搬绘本念知识点,而是把节日藏进 “看得见、摸得着” 的小事里 —— 是爷爷老照片里的国旗,是妈妈揉月饼面团时的讲解,是一起挂灯笼时的对话。让孩子在体验中明白:中秋的 “圆” 是家里的团圆,国庆的 “红” 是国家的团圆。
从 “老物件” 里挖故事,比绘本更生动。爷爷的抽屉里总有个铁盒子,装着他年轻时的军功章,还有一面褪色的小国旗。去年国庆,孩子指着国旗问 “为什么是红色的”,爷爷没直接回答,而是拿出军功章说:“这是爷爷当年保卫国家得的,红色是战士们用热血染的,国旗红,就是要记住他们的付出。” 中秋时,妈妈翻出外婆传下来的玉兔银簪,“你看这只兔子,是中秋的月亮里的,以前外婆说,月亮圆的时候,兔子会把思念带给远方的人,就像我们想姑姑了,看月亮就像看到她一样。” 老物件带着时光的温度,故事从这里讲起,孩子会睁大眼睛听,因为这是 “我们家的故事”,不是遥远的传说。
在 “动手做” 中懂节日,比说教更有效。和孩子一起做月饼时,揉面团的间隙可以说:“中秋要吃圆月饼,因为月亮是圆的,家人聚在一起也是圆的,你看我们现在一起做月饼,就是团圆呀。” 做国庆小灯笼时,让孩子给灯笼涂红色,边涂边聊:“我们涂的红色,和国旗的颜色一样,国庆是祖国妈妈的生日,我们给她做红色的灯笼,就像送礼物一样。” 去年我带孩子做 “双节贺卡”,一面画月亮和兔子,一面画国旗和天安门,孩子突然说:“妈妈,月亮圆的时候,国旗也在飘,是不是祖国妈妈也和我们一起过中秋呀?” 那一刻,他不用懂复杂的道理,却已经 get 到了双节同庆的意义 —— 家与国的团圆。
用 “生活场景” 串故事,让节日有温度。中秋赏月时,孩子可能会问 “月亮为什么有时圆有时缺”,可以说:“就像爸爸有时候要出差,家里人不在一起,就像月亮缺了一块;现在爸爸回来了,我们一家人都在,月亮就圆了。国庆的时候,很多叔叔阿姨还在工作,保护我们的家,所以我们能安心看月亮,这就是家国团圆呀。” 吃团圆饭时,指着桌上的红焖大虾说:“你看这虾是红色的,像国旗的颜色;我们围在圆桌旁吃饭,像中秋的月亮,这就是双节的样子 —— 又红又圆,又暖又甜。”
给孩子讲节日故事,关键不是 “讲完”,而是让他觉得 “节日和我有关”。当他摸着爷爷的军功章知道国庆的意义,当他捏着月饼面团明白中秋的团圆,这些故事就会变成他心里的温暖记忆,让他长大后想起双节,就会想起家人的陪伴,想起家与国的美好。
原创文章,作者:网站编辑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devcn.xin/2500.html